10月22日下午,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、吉林省資深高級專家、吉林大學首批匡亞明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導師宋寶安教授蒞臨我院,在3601教室作了專題講座,題為“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根源與影響”。我院師生約700人聽取了該講座,講座由科研處處長侯海榮主持。
近年來我國群體性事件的頻率增加,烈度增大,它的社會根源到底是什么?宋寶安教授首先對我國群體性事件發(fā)生的背景和影響進行闡述,從經濟、政治、管理和制度設計等方面深層挖掘群體性事件頻發(fā)的根源,指出分配不公,經濟利益受到侵犯,群眾心理和社會心態(tài)日益復雜,過長的土地承包制度,非法集資等都是產生群體性事件的經濟根源;腐敗,因循守舊的社會管理方式,政府不作為、亂作為,信息管理不力是群體性事件頻發(fā)的政治和管理方面的原因。接著宋寶安教授向師生們對群體性事件做出了理論解釋,包括:價值疊加論、從眾感染論、緊急規(guī)范論、社會怨恨論、信任赤字論、外向歸因論、資源動員理論、體制脆弱論、利益主體多元論、心理落差論。對于群體性事件的規(guī)避與治理,宋教授指出要從根本上解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;依法治理,造就有法必依的環(huán)境;有效引導輿論和社會情緒;理順政府處理群體性事件的思路;轉變政府觀念;重視對群體性事件的調查研究等。群體性事件作為社會矛盾的外在表現(xiàn)形式,它是觀察社會穩(wěn)定狀態(tài)的一個窗口,宋教授多年來致力于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、社會發(fā)展理論、社會控制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,其關于社會重大事件的新觀點和對社會發(fā)展規(guī)律的新探索為我院師生對社會的關注打開了新視角。


主講人簡介
宋寶安,吉林大學首批匡亞明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導師,吉林大學二級教授,吉林師范大學博達學院客座教授,吉林省資深高級專家,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,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曾榮獲吉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首批省管優(yōu)秀專家、第二批省管優(yōu)秀專家、首批吉林省高級專家、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稱號。主要從事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、社會發(fā)展理論、社會控制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。承擔國家級、省部級科研項目20余項,目前在研的國家級、省部級項目4項。在《社會學研究》、《新華文摘》等著名學術刊物發(fā)表論文100余篇,出版(包括合作)學術著作11部;榮獲國家級、省部級科研成果獎一等獎9項、二等獎7項;其撰寫的研究報告被國家省部級黨政決策機關采納20余項,其中《關于規(guī)避人口老齡化引發(fā)社會危機的建議》載入國家社科規(guī)劃辦《成果要報》報送中央政治局常委、國務院領導及有關部委、各省黨政決策部門,并得到肯定性批示。
(科研處 唐楠報道 2014年10月22日)
|